我们慧灵的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规模,最重要的是我们慧灵在接受西方资金的同时也接受了很多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技术,率先在中国建立了社区化服务模式 *,并带动了中国智障服务领域逐步打破传统封闭的落后模式。在慧灵的智障学员,准确说不是在“建筑物”里,几乎每天都出去社区活动,生活有目标性有丰富内容:一个中重度学员小组,在传统的服务中他们只需要被照顾,而在慧灵,他们在工作员的辅导下,每一天的生活都发挥出人生意义,比如一起商量菜谱,然后分头去购买,分工做饭炒菜洗涮,是自己在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不单纯被照顾,这其中的生活滋味比起完全依赖 他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生活内容,比如定期到老人院和老人聊天就是他们最感自豪的时刻,因为他们不是作为受助人而是成为帮助别人的人!
慧灵创新的这个“社区化模式”,编有完整的《智障成人服务手册》,吸引了全国各地家长来邀请慧灵前往开办,包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全国各地家长来找慧灵,不是因为他们那里没有服务,而是因为目前服务智障人士还是停留在“圈养”阶段,智障人士很少有真正的正常化生活,对明智的家长而言,既然所有的服务都是收费,选择慧灵是价有所值,价有超值,因为慧灵服务智障人士学习生活技能和建立社区家园(独立居住)不是玩一些概念口号。慧灵训练智障学员掌握保洁、厨务、绘画、毛笔字、手工编织、排练民间节目和游戏 等技能,希望经过训练能够自理生活。
—— 各种各样的残疾发生,都不可能通过优生优育的所谓国策来制止,因为残疾人的发生和存在,是人类也包括所有生物界发展的必然而不是偶然!全世界范围内,包括最发达的国家地区,6%-10%残疾概率不是一次或几次抽查普查而有减低,已经成为“恒”数,意思是:这些不幸成为残疾的人和家庭,他们作为分子,来源于人口总数的分母,承担的本是全人类的障碍病痛,单以慈善的角度不足以体现社会的文明,全社会必须以健全的法律、高度的道德观和本能的良心,全方位去接纳残疾人!只有这样,类似慧灵这样的“消费”机构才得以生存。
但目前中国没有健全的福利法,慧灵的生存一向依赖社会外界,资金的脆弱经不起风吹草动,比如2008年的雪灾和地震, 很多企业轰轰烈烈捐钱,灾区把社会资本的绝大部分吸纳了过去,这是大好事情!而象我们这样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温吞吞的智障服务,完全没有了吸引力。又比如2008年神舟上天嫦娥飞天,奥运与残奥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强大实力,使一些外国基金会认为没有必要继续资助中国助残机构。 又比如全球经济危机,使一些外国资助方自身难保,对慧灵的资助势必受到很大的影响。
慧灵是“快乐”服务,虽然我们有时候的境遇很悲惨悲情悲壮(比如因为租金提价老要被迫搬家),但我们坚持不用悲惨悲情悲壮来吸引社会关注,因为我们不愿意抹杀智障人士最宝贵的天性就是他们永远对生活乐呵呵,他们几乎没有记恨心理,只有渴望被爱。比如受512地震牵连的重庆慧灵和西安慧灵,当时有好几个晚上都要露天过夜,我们的智障学员好像不发愁,只有好奇和激动—— 这不是他们的错,反过来正是他们的天真烂漫,减轻了周围人的紧张心理。在西安有一个白领精英俱乐部就把定期来西安慧灵和智障人士一起游玩聊天作为他们减压活动(只要你用心和智障人士接触,你很自然会问自己:我们奋斗的目标是什么?人类有必要自己的生活搞得太复杂?)